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书阅小说网 www.shuyue.so,最快更新逆臣最新章节!

    “八贤王接旨!!”

    随着费三贵再次扬声宣旨,已是大概猜到封赏内容的萧漠、张衍圣、张谦三人,皆是神色凝重,思索着即将到来的变化种种以及各自的应对之策,皱眉不已;而隐隐猜到会有变故发生的王翰,此时更是表情专注,认真倾听。

    反倒是大殿内其他的文武百官,尚在各有所思之中,消化着刚才萧漠与张衍圣受封时所带来的种种冲击与震撼,对于楚灵帝赐予八贤王的封赏,却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八贤王虽是最受楚灵帝看重的兄弟,且睿智能干、素有贤名,如今又立下了莫大功勋,但其皇亲的身份,却是他最大的限制。接下来的封赏,恐怕最多也就是卤簿仪仗的升级,且多赏赐一些钱财资产罢了。

    在楚朝,皇帝朝臣们对皇族宗室成员们的防范,并不比对外戚宦官的防范低多少,自太祖当年以乱政谋权的罪名,将自己的三位亲兄弟满门抄斩之后,近两百年来,楚朝的皇亲国戚们已再无入朝掌权的实例。

    事实上,即使是今日的八贤王,虽已是楚朝百余年来最有权势的王爷了,但在大多时候,也仅仅只是作为临时任命的天使,行查探巡视之权,事情结束后马上就会被楚灵帝收回任命。想要进一步获得实权,按照楚朝的惯例,近乎是完全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而一切波涛汹涌,就在这风平浪静中开始。

   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    随着费三贵的扬声宣旨,八贤王垂首出列,让人看不清其此刻的神情,只是默默的跪在楚灵帝面前,沉声说道:“臣弟在。”

    只听费三贵扬声道:“八贤王田徵,睿智英武,素有贤名,多年来屡有功勋于国。如今更于国难之时,扬我国威,杀敌无数,招草原百族归华……特升卤簿为太子仪仗级。金吾一百二十人、兵部仪卫一百八十人、六军三百人【注一】……特赐紫金鱼袋、龙纹如意、宫中行马,赏银钱五万贯。贡布八百匹、皇庄三座,钦赐。”

    (注一:“卤簿”即皇家与百官的仪仗队,级别繁多,规定严格,乃是封建社会官场阶级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;“金吾”、“兵部仪卫”、“龙墀”、“六军”都是指仪仗队级别,多为掌旗使,但仅只用于皇室仪仗。)

    刚开始,当费三贵宣读着八贤王日后的仪仗种种时,文武百官们还在含笑听着。心中想象着八贤王日后在上朝或祭天时的前后拥护、百般威风,心中虽然羡慕,但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卤簿虽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,让人羡慕惊叹,但说到底只是华而不实的摆设。意义重大,却无实际利益,反而会支出大增——哪怕今日封赏之后,八贤王的仪仗尊贵,已是仅次于楚灵帝。

    然而,当费三贵宣读到“特赐紫金鱼袋、龙纹如意”时,百官们皆是神色大变。相互打量,面面相觑,似乎都在怀疑是否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。

    待看到周围同僚皆是与自己同一表情时,终于确认了各自听力的健康,却又是一阵混乱。

    前文说过,在楚朝。所谓“紫金鱼袋”,地位更高于“银鱼袋”与“金鱼袋”,乃是入朝参政掌权、身为阁老大员的象征。历来拥有“紫金鱼袋”者,身份最低的也是一个受宠信的六部之长。

    而“龙纹如意”的地位,还要更甚于“紫金鱼袋”。 拥有“龙纹如意”者不仅可以不宣而觐见君王,更有天使查探之权,堪称全天候与全方位的钦差御史——也就是说,各位阁老大员们的势力范围,无论何事何时,他皆可插上一手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拥有两者后,八贤王不仅可入朝参政,权力更是无可限制,虽然看似没有具体的实权,然朝中百务,皆会处在他的影响之下,说其是日后“聂政王”也不为过——这无疑极大的侵犯了各个权臣阁老们的权益。

    而如此一来,又如何能让百官平静?

   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    果然,尚未等八贤王接旨,就已是有大臣出列,神情激动,跪下大声呼道:“陛下不可!!此旨有违祖制,还请陛下收回旨意!!”

    众大臣一看,却是知枢密院事、观文殿大学士、众阁老之一的王之智。

    这位阁老说起来还是丞相张谦的师叔一辈,如今年已七旬,乃是张谦一党的核心成员,入朝以来一向主张遵循祖制、重视传统,又素知张谦对八贤王的顾忌与重视,在这个时候,却是成为了反对楚灵帝旨意的急先锋。

    或是太过激动的关系,萧漠抬头看去,却见王之智畅言之间白须飘飘、身体颤抖,大有楚灵帝但有反驳,就要辩论到底的样子。

    看到自己的旨意刚刚宣出,就有重臣开口反对,楚灵帝眉头不由一皱,刚准备反驳,就见签书枢密院事林尚出列道:“臣附议,八贤王虽然功勋卓著,然当年三位太祖之弟预谋篡位,太祖以雷霆手段诛之,自那以后,一百六十六年来,我朝就再无宗亲皇室入朝参政,多年以来已成惯例,贸然改变,还请陛下三思!!”

    林尚虽然未列阁老之中,但却也是朝中重臣,更是枢密使王翰的表亲,如今出列反对,却是怕八贤王入朝之后,会分王翰之权了,朝中实权就这么多,两个人分蛋糕虽然会多有矛盾,但总比三个人分的好。

    本来,王之智、林尚两人,身为张谦、王翰两党的核心人物,向来对张谦、王翰马首是瞻,在朝堂之上发表意见,也一向是在张谦、王翰示意之下进行的,这次没有经过暗示就当先出列发言,却是在他们看来,张谦、王翰对八贤王入朝主政之事。必然是要反对的,根本没必要进行请示。

    然而,事实上,此时的张谦与王翰。思绪却颇为复杂。

    在楚朝,臣权极大,某些时候已是可以与皇权相抗衡,然而臣子得权,又大多是因为皇帝的宠信——对张谦而言,他本身正是这种矛盾因果的最好体现——他很清楚,只要他一力反对,楚灵帝很有可能会在众臣抗命之下,被迫收回成命;但他同样很清楚,这次的旨意。很有可能是楚灵帝自登基以来最为认真固执的一次,如若反驳,必然会彻底惹恼楚灵帝,让自己在楚灵帝心中宠信受损。所以,即使是精明如张谦。对于是否反对八贤王入朝,以及不同决定后的利益得失,一时间也是算不清楚。

    王翰矛盾犹豫的原因,大致与张谦相同,或许还要更复杂一些,毕竟他如今正处在失宠失权的边缘,更加担心楚灵帝对自己的看法。又有之前萧漠曾说过的“三家结盟”之言——虽然他明白,一旦八贤王入朝,比起地位稳固的张谦,自己的损失必然要更加严重。

    这般思绪之下,不期然间,张谦、王翰两位权臣。皆是默契的保持着沉默。

    然而,两党的其他成员们却不知道他们的想法,看到王之智与林尚反对,还以为是张谦与王翰的意思,于是更是纷纷出列、踊跃发言。

    “臣附议。请陛下三思!”

    “臣附议,还请陛下三思,收回成命。”

    “臣附议,请陛下收回成命,另行封赏。”

    不过片刻之间,张谦、王翰两党的成员已是尽数出列,纷纷跪下请命,萧漠抬头一看,却见满朝上下,已是有七八成以上的官员出列了,张谦、王翰两党势力之大,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冷眼看着眼前的变故种种,萧漠并没有参与其中,赞成或反对。

    他看得出楚灵帝立下这道旨意时的决心之大,无论众大臣如何反对,八贤王入朝已是不可阻挡,所以他并不会反对;但在众人皆在反对时,萧漠也不会贸然赞成,从而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。

    看着楚灵帝眉头皱的更紧,眼中有怒色闪过,萧漠暗暗的轻叹一声,摇了摇头:“陛下这次操之过急了,对于这般敏感事情,理应温水煮青蛙一般,在尽量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将权力交予八贤王,让众臣慢慢适应……这般贸然行事,想当然耳,却非成事之道。”

    突然,萧漠看到楚灵帝正欲发言,却是神色一变。

    只见在众臣前列,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老者,此时也是出列跪下,昂首缓缓道:“臣附议,还请陛下三思,切莫开这等先河,以防日后生变。”

    待这位老者说完后,剩下为数不多的官员也大都随之出列请命。

    说起来惭愧,萧漠刚刚以“三元及第”的身份入朝没几日,就已是被贬斥归家,朝野之间声誉全无;起复后第二天就前去上元城监军,更是没有入朝的机会。所以对于朝中官员,竟是大半不认识,看到这名老者发言时竟然能让楚灵帝变色,并影响余下官员的态度,不由心生好奇。

    “难道当今朝中,除了张谦、王翰、八贤王之外,竟还有其他大臣有如此大的影响力?”

    似乎知道了萧漠的疑惑,身后的张衍圣身体稍稍前倾,对萧漠悄声说道:“这位老者乃是太傅林芝仕,乃是我朝清流的领军人物。”

    听到张衍圣之言,萧漠点头表示感谢,心中恍然,暗暗道:“原来是‘一日七辞、永不结党’的林芝仕,怪不得有如此影响力,不仅能影响余下官员的态度,更能让陛下变色。”

    自有国家政权以来,就随之有“清流”出现,这些人或许无权,但历来最重视自己的话语权与自己眼中的规则,他们廉洁却自诩清高,他们刚正却大都迂腐,他们对名声的重视远胜于权力钱财。

    而这种人,往往也是最难说服的,因为他们很少会懂得“妥协”两字。

    身为清流领袖的林芝仕,虽然势力远不及张谦、王翰两位权臣,但在民间的名声却不逊于两人——某次因为楚灵帝反驳了他的意见,而一日七辞,楚灵帝却拒不能受的故事,已是在民间流传多年;多年来一直提倡“为君子而不可群。为臣子而不可党”,从而受到一众清流御史的拥护,曾多次弹劾张谦、王翰两人结党营私,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谦都忍不住怒斥其为“不群而群。不党而党”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物,自是会有这样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“只是,这样的刚正人物,竟然在将陛下、张谦、王翰全都得罪了的情况下,多年来屹立不倒不说,更让一众自命清高的清流对自己马首是瞻,却也是奇葩了……恐怕,不是楚灵帝因为某些愿意而特意留着他,就是他看似刚正,实际上却是一个心窍玲珑的人物了。”

    注意到萧漠看着林芝仕若有所思。张衍圣已是大致猜到了萧漠的想法,却轻笑道:“子柔此时还是想想自己接下来的立场为好。”

    听到张衍圣的话后,萧漠微微一愣,环视左右,却发现此时满朝上下。除了只是前来观礼见证的众将军府武官和众贵族旧勋之外——将军府的武官将军们只负责带兵打仗,不得参政,而众贵族旧勋对于这般敏感话题一向是避之不及——只剩下四个人没有发表意见了。

    而这四个人,正是张谦、王翰、张衍圣、以及萧漠本人。

    “集英殿”内,群臣分两列而立,左列为众贵族旧勋与众将军府武将,右列为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。在右列官员皆是出列跪下请命的情况下,四人站在那里,却是尤为显眼。

   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    楚灵帝尚没有注意到这些,看到近乎所有人都反对自己的决定,一向生性平和的他,已是少有的怒不可赦了。

    他没有质问最先反对于他的王之智和林尚。而是紧紧盯着林芝仕,怒声道:“林卿,朕记得你一向与八贤王交好,多次在朕面前夸赞八贤王,为何今日连你也反对于朕?!”

    林芝仕虽然跪着。却依然昂首,对于楚灵帝的怒斥,并没有丝毫惊惧之色,反而愈加的气正理得:“陛下,老臣一向钦佩八王爷的为人与才华,说句大不敬的言论,如若八王爷没有身在皇室,老臣必然对陛下的意见百般赞成,然而,八王爷身为宗亲,却是不行,这是百年惯例,原因陛下自知,不可更改!!”

    楚灵帝怒极而笑:“论功勋,多年以来,累计之下,满朝上下,谁人能与朕的八弟相比?论能力,八弟这些年来有哪件事朕安排了没有做好?论才华,天下间能与他并肩的又有几人?论品行为人,更是谁人不知?你为何反对?原因朕自知?朕不知!!你说予朕听!!”

    林芝仕凝声道:“陛下您何必明知故问?八王爷的功劳、能力、才华、品行,老臣比任何人都钦佩,之所以反对,只是对事不对人,宗亲不可参政,乃是惯例,如若宗亲掌权,不怕其能力不足,就怕其滋生野心,权力愈大,野心愈足,最后再起建国时之祸……八贤王的为人老臣自然了解,然而陛下可能保证,此例一开之后,日后再有宗亲皇室之人掌权,能像八王爷这般忠心耿耿?虽然此事对八王爷不公,但为千百年记,还请陛下明鉴,收回成命!!”

    说完之后,林芝仕又向旁边的八贤王躬身致歉道:“老臣话直,但只是就事论事,得罪之处,还请八王爷勿怪。”

    八贤王依然保持着刚才接旨时的姿势,听到林芝仕的道歉,轻叹一声,道:“林公严重了,您一心为公,本王怎能见怪?”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八贤王自然不能表达愤怒,但这般和解之语,却是让一力主张让八贤王入朝掌政的楚灵帝尴尬了。

    只是,楚朝建国时的旧例尚在,对于林芝仕的反驳,竟是无言以对,一时间只是怒视,不知该如何回应。

    另一边,萧漠微微摇了摇头,心中暗叹:“不愧是靠言论立足的清流领袖啊,辩论之术果然有一番手段,不仅借向八贤王道歉之际将陛下逼入墙角,更是在言论之中设下语言陷阱。让人无法作答——将是否让八贤王入朝主政延伸到了千百年记,只要陛下无法保证日后子孙后代的为人,就无法反驳,但这种说不清的东西又如何能够保证?真是高明……”

    就在萧漠暗思之间。愤怒不已又无路可退的楚灵帝,下意识的向着张谦看去——他虽然堪称是自古以来最有才华的皇帝,却一向淡然处事,不善口舌辩论之术,多年来遇到这般情景,一向是张谦为他解围的——然而,今日的张谦,却是鼻观口、口观心,仿若假寐,低头暗思。仿佛根本没有发现楚灵帝的视线。

    楚灵帝并不笨,转眼间已是想到了张谦的矛盾,知道他也不赞成让八贤王入朝掌政,只是不想与自己直接冲突,再联想到之前张谦一党的纷纷反对。也就绝了这般心思,又向着王翰看去,以往王翰对于这种“保驾护航”的事情,也是不落张谦之后。

    然而,此刻王翰的神情,竟是仿佛和张谦一个模子造出来一般,仿佛假寐。仿佛暗思,但就是不回应楚灵帝的视线,再看两人身后下跪的百官,王翰一党的成员并不比张谦一党的成员少太多,亦是绝了心思。

    心中怒气更甚之下,楚灵帝却是注意道位于百官之列最靠后位置的萧漠与张衍圣。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喜色。

    他下意思的忽略了张衍圣,在楚灵帝看来,张衍圣身为张谦之孙,自然是抱着与张谦同样的看法,但萧漠——身为他的“好友”。又素来与八贤王交好,先前还向他透过风,这总该赞成自己的想法了吧?

    注意到楚灵帝的视线,萧漠暗暗叹息一声,他是赞成八贤王入朝的——即使不考虑自己的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